秋月纪行:Quintarelli

​​圆山,Quintarelli

刚过午休。等到公路岔口的葡萄酒零售店开门,现在可以进屋里好好看一下,和城里的店铺比较下价格。

在瓦坡里切拉Valpolicella住了一周,随着周末来临,在这里的行程将近结束。这趟来到远郊的村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提前预约产区声名最大的生产者昆塔莱利Quintarelli,现在看到路边小店里就有酒可卖、意识到和Quintarelli家的距离前所未有的接近,让我动起不就此错过的念头。坐车去更大的店铺买几瓶好酒,还是拜望这个20世纪已在全世界举足轻重的酿造传奇,我心里的决定清晰起来。

就这样,站在三岔路口的环岛上,我们决定了沿着公路旁不足四十厘米宽的土路向北折返,背向返回酒店的方向前进。这时候大概是下午三点。

可能是最近更加习惯机动车贴着自己擦肩而过或者是被路边的荆棘剐住衣服,此刻这些显然的困难和危险无法阻挡我们去拜望Valpolicella最有声望的名家。哪怕没有预约,只能是去拜拜山门,看看风和土,也是值得。跟随导航步行,沿公路向北捱过一阵,终于渐渐远离车辆川流的主路,可以转而沿相对安全的道路上山。这里山路犹若蛇形,一个接一个的调头发卡弯都是爬上山坡的捷径。

时而偶遇采收车,忙碌的大叔们一面熟练地驾车过弯下坡,一面用略带惊讶的眼光打量我们或者抬手示意和我们打招呼。走在这些行人止步的路段,我们渐渐熟悉了这样的场面,倒是越来越自在地主动和开拖拉机的大叔们打起招呼。毕竟这些路可能很久没人走过了,突然间来了两个学生样貌的东方人跌跌撞撞地爬上来,谁不奇怪呢。几个弯道上去,山下是Negrar村和刚才走过的公路,眼前是村合作社的路牌,标记出一片刚采收过的单一葡萄田。

出发大约一小时后,终于转过一个大弯道,达到了接近山顶的位置,并在路边看到一个没有标识的坡道。看看导航,就是这里。事先知道Quintarelli家是没有路牌的,也没有任何标志。这是一个有趣的幽默,就像说,能找来你就进来吧。当然,这样没有预约就走进别人家里,我是有些担心,毕竟这在意大利是冒失的。不过,无论如何,Quintarelli家的葡萄田已经近在眼前。

抬头望上去,枫叶都已经变成鲜艳的红色,而茂密棚架上的葡萄还在等待采收。我们紧张又激动地走近几步,同时赶紧在人家院子里抓拍照片,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一个约摸二十岁的漂亮小伙子开着一辆中型卡车在我们身边停下,探出车窗笑呵呵地招呼我们进去。这真是意外之喜。我们顺势应邀走向庄园里面:能多看看Quintarelli家的田地,对我这不速之客,就是不虚此行了。

走上坡道,是宽阔的露台。远近的山丘连绵起伏,其间的城镇星星点点。太阳已经在下午里转向西边,照在鹅卵石地上,从景物里拖出几道长长的投影。

崭新的露台用玻璃围成,视野格外通透。后来听说,酒庄近日正在整修,估计明年会全面完工。露台近处的坡地上,可以直接看到颜色偏红的表层土,也就是Basaltic Limestone(一种富含铁的石灰岩土壤),以及在坡地上用比较现代的方式密集种植的葡萄藤。

天台以大约270度的视野正对着近处山下的小镇和远处公路边的Negrar村,周围地势尽收眼底。

从山顶望下去,较平缓的低地上棚架精确地排出网格,齐整地斜铺向山下,形成一种超现实的秩序感。正当我生怕漏过细节,却又因为兴奋而难以静心仔细观察四周时,一位头发灰白的阿姨笑眯眯地走过来招呼我们,反复摆手示意我们跟她走。而她自己则向露台另一侧的大屋里走去。以我浅薄的知识,如果列举四位意大利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酿酒师,大概会是Angelo GajaGiuseppe QuintarelliFranco Biondi SandiJosko Gravner,这些先生都是以一人的成就给产区带来巨大荣誉的酿酒师传奇。当年造访Barbaresco村的时候,曾经开心地在Gaja家的大门前和那张不接待访客的纸条留下一张合影;而现在我们不请自来,却正被邀请,切实地朝Quintarelli家里走去,我只记得踏入门口的一瞬间,大脑兴奋而空白,有如五雷轰顶。

进到房间里,没有预约的我们显得有些局促,阿姨则并不介意,叫来了一位年轻的姑娘招呼我们。姑娘友善地告诉我们,Francesco正在招呼另一组之前已经过来的客人,她不在这里工作,但如果我们不介意,她可以带我们去酒窖看看。在这名动四海的Quintarelli家,一次没有预约的行程,可以得到招待,本就是常规之外的意外之喜,更别提去参观酒窖了。没有地址、没有联系方式,我们真的就误打误撞的推开了这扇传说之门,这是对我们解开那缺位的路标和门牌所给予的奖励么?突然的幸福冲昏了我的头脑,我连忙表示非常愿意去参观,生怕错过了这个天赐的机会。直至后来,我都越来越相信,运势不佳的我,似乎只有在和葡萄酒有关的事情上,尤其是身在意大利的时候,才有好运气。姑娘提醒我们地窖有些凉,然后就带我们小心地走了下去。

走下深深的台阶,我更愿意用深邃来形容这个酒窖。这可能是我造访过的最寒冷也最一尘不染的酒窖,甚至说,比起一般的画廊,更像一个画廊、美术馆。酒窖大概位于地下二层或者是三层的位置,深暗的环境里,只有巨大的雕花木桶上设有追光,瓷砖和水泥地面区分出区域的功能,极简主义的家具如天生的雕塑一般陷在一束白光里。

我见过很多木桶,但Quintarelli家的木桶无疑是特别的,每个木桶就如刻满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一样,在微微弯曲的桶面上刻上一个又一个画面,讲述着村子和家族的过往。这是关于一个家庭在这里生活的故事,也是一代人在这些山谷间酿酒的故事。

1927年,Giuseppe Quintarelli先生出生在ValpolicellaNegrar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并在之后的岁月里随父亲Silvio参与家庭葡萄酒事业,直至1950年,正式接手了酒庄并开始一系列的摸索和改进措施。

从桶壁极厚的Slavonian大木桶,陈年时间的推敲,到酒瓶和酒塞的使用乃至对酒标的设计,Giuseppe对提升酒厂中每一个细节的质量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些作品后来被David Gleave MW概括为“传统而没有缺憾”,恰如其分。除此之外,在1985年之后,Giuseppe也尝试引种了Cabernet SauvignonMerlotCabernet Franc等国际品种,甚至也包括Nebbiolo这样最难于种植的意大利本土品种,并以自己的Bianco Secco对于在Valpolicella地区酿造干型白葡萄酒进行了尝试,开一时先河。在上世纪中叶那样一个经济困难的年代,Giuseppe关注质量的观念看来或许不切实际,但是对自己信念的忠实和身体力行的果敢如同老枝上抽出的新芽,滋养和鼓励了新一代的酿酒人,其中就包括Zyme的创建者Celestino Gaspari先生和Dal Forno的掌门人Romano Dal Forno先生。

Giuseppe先生与太太Franca有四名女儿,他们成家立业后,Quintarelli家族开支散叶。我们见到的阿姨的就是Giuseppe先生的大女儿Fiorenza,也是Francesco的母亲。Fiorenza女士在2010年成为了酒庄的庄主并和家庭成员,丈夫Giampaolo先生以及两个儿子FrancescoLorenzo,一同继续父亲的工作。此刻带领我们姑娘Alice则是Francesco的妻子。

穿过酒窖区域,Alice又带我们进入另一条步道。几缕白光下,时间在灰色的空间里就像被抓拍了一张快照,在我们与通道尽头的另一只老木桶之间停顿、罗列下来,恍若把每个瞬间都呈现给我们看。

那些在酒窖里被捕捉的瞬间停留在酒窖里。每张照片,都像链接了另一时空的门扇,好像只要轻触,历史就会再次打开、变得鲜活起来。

那些伟大而普通的作品已经不知道在这里沉睡了多久,沉积着当年的尘土,封装着曾经的风雨和喜怒哀乐,执着与宽容。

走过步道,我们到达了品鉴的房间。意料之外的,Alice又开始为我们倒酒。

  • 2008 Valpolicella:经由Ripasso工艺,大桶陈年6年,呈现各类树叶、木材和葡萄干的香气以及细致坚实的单宁。
  • 2005 Rosso del Bepi。因为冰雹等原因,这个年份没有生产AmaroneCorvina, CorvinoneRodinella的混酿,经过8年的大桶陈年带来盛夏树叶、桉树、香草和紧致的单宁。
  • 2007 Amarone:多次采收,一月压榨,历经八年大桶陈年,一月装瓶,新酒。木香、枣、无花果干、干邑般的氧化气息以及侧柏、香草和渍西梅干的香气,收尾如香水芬芳。
  • 2006 Alzero: 因形如堤岸的山坡而得名,20%Merlot,其余Cabernet SauvignonCabernet Franc各半,用Amarone相同工艺酿造。青椒、熟蜜,质感有力的单宁。

另一支Amarone2000年份。

Quintarelli的酒标具有手写的特殊样式,实际上这些酒标确实是手写定稿的。在我们品鉴之余,Alice拿来了整本的旧版酒标底稿。从年代,装瓶到酒精度的记录方式,这些原稿清晰地记录了那些重要的历史事实。

在完成拜访时,经过仔细决定,我们带上了一瓶Valpolicella 2007。比较起其他品鉴的酒款,再结合Francesco的意见,这支酒眼下最当饮。Francesco拿出一个铝箔隔温袋套在酒瓶上,嘱咐我要妥善保管,注意温度。这让我想起这是当年那个曾经因为没有合适的运输条件而拒绝卖酒给荷兰皇室的Quintarelli,也是Giuseppe所说的酒庄大门要一直敞开的Quintarelli。我慎重地把隔温袋装进了背包里,等待给他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登上舞台。

临行,我们和Fiorenza阿姨和Francesco合影,尤其是我们中间的那个小宝宝。大概是因为赶上周末Alice带宝宝回酒庄,我们才有了所有的好运气,所以当然要感谢一下小主人公。至于他的名字,就请各位将来拜访酒庄时自己问他吧。

得知我们是从公路步行绕上酒庄的,Francesco特意指引我们沿酒庄内的道路下山,免去再经历一次危险。下山路上,一面田间的葡萄蓝得发紫,行间尽头是一朵白玫瑰。

一面是石灰岩在斜坡上堆起的梯田一层层递进,漫上山去。

约摸一刻钟的时间,我们已经绕到了山下的镇子,而酒庄和梯田、路径都没入远处的背景中,显得缓慢平和。夕阳下,Ca Paletta山丘郁郁葱葱,山顶上酒庄的白墙正与一抹白云交相呼应,如出天际。

回首,圆山如是,Quintarelli


本文图片全部由Lulu和Freddo拍摄并拥有版权。秋月纪行:Quintarelli是发布于VinoFreddo.online的文章,不允许被复制于其他站点。秋月纪行:Quintarelli is a post from: VinoFreddo.online which is not allowed to be copied on other sites.

后记:Giuseppe Quintarelli先生,生于19270319日,于20120115日去世。

在诞辰91年之际,以此文纪念Quintarelli先生,感谢Fiorenza女士,AliceFrancesco不拘一格给予我们接待,特别感谢Francesco帮助核对疑问。拜访时间为2016年,将近两年前,所以文中提到的大多数酒款,现在应该都已适合饮用了。本该至少早一年写完,纪念先生诞辰,却先因各种是由,后逢Vinitaly行程,以及拖沓至今。

参考

*<Quintarelli: I am here>, by Jeremy Parzen, dobianchi.com

*<Remembering Giuseppe Quintarelli>, by Claudia Ricci, winemag.com

*<Why Quintarelli may be the best winemaker in Italy>, by Milera Mart, vincart.com

*<Valpolicella Legend: An Interview with Romano dal Forno>, by Elisabeta Tosi, Palate press.com

*<Giuseppe Quintarelli>, by telegraph.co.uk

*Azienda Agricola Quintarelli Giuseppe, by valpolicellaweb.com

* https://www.zyme.it/en/winemaker/

《您可以通过分享本文、订阅、提交评论等方式来参与和支持我们的成长。》

一个有关“秋月纪行:Quintarelli”的想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